是谁把一线城市的苦逼中产,都“骗”去卷香港身份?

有没有去了一次,就讨厌的城市?
很多人估计会说:
香港!
讨厌香港的原因包括:
房子贵、楼超高、马路窄、很压迫;
马路和商超跟小县城样破旧;
本地人傲慢无礼、欺负内地人,东西死贵还受气!
这几年,很多内地人,谈起香港时,都带着轻蔑和不屑。
说香港没落,病了,
已经成了亚洲金融中心遗址了,
远不如广州、深圳、上海……
不管香港多“没落”,
一线城市的中产家庭,只要符合条件的,
都在拼命争取拿香港身份。
截至23年10月底,香港共收到大约18.5万份申请,
成功批准约11.5万份,
十几万高知中产,抢着办香港身份,图啥?
对比新加坡,对比当年独树一帜的地位,
香港今天是“衰落了”
但是,即便“衰落”,人均GDP也破了5万美元,
和我们内地任何一个城市比,
都是首屈一指的老大哥。
今年我身边就有好几个朋友想润出去,经常香港、深圳来回跑。
连家里的小孩,都会羡慕班上有香港户口的同学。
香港身份这么火,
到底是谁把内地的中产,都逼去卷香港身份呢?
无非以下几个原因:
一、子女教育
二、税收优惠
三、高薪诱惑
子女教育
身边70%的朋友,办香港身份都是冲着子女教育去的。
现在内地鸡娃的回报率,越来越低了,
投资讲究投资回报率,教育也一样。
看看近年全国高考官方数据:
报名人数1291万人,比去年增加了98万人。
其中北京5.4万倒数第3,上海5.1万倒数第2。
很多北上广深的家长已经清醒过来了,
早就带孩子抽身应试教育的苦海,切换赛道了。
在高考这条卷出天际线的赛道上,占尽优势的:
一类是高智商的学生,
一类是有高认知的家长。
而家长之间的信息差,决定孩子的高度。
所以做好教育规划,比鸡娃强100倍。
提前规划香港身份,
1、孩子可以参加华侨生联考,这个考试只有小10000学生参加,
400分就能上内地985、211……
简直是降维打击。
2、参加香港Dse考试
只有4万名学生报考香港各大学,40%能考上香港前八大学,
同时可以,以此作为跳板,冲英国G5和美国前20的名校。
香港排名前3的大学录取率为20%,内地高考985录取率为1.5%.
同样的考生,因为不同的高考,
最后的结果可能相差20倍不止。
你天天逼着孩子卷,你自己忍心吗?
选择真的大于努力!
香港的税收优惠
香港是出了名的,低税自由贸易港,
你收入越高,能保在口袋里的钱就越多。
香港和内地均实行累进个人税制,
香港的税率为2%-17%,内地的税率为3%-45%。
所以对于年薪100w+的高收入阶层来说,
港的税收优惠要比内地友好多了。
举个身边的例子,内地年收入200万元的家庭,
每年需要缴纳个税80万元,到手就剩下120万元。
而香港年收入200万元的家庭,
每年仅需缴纳个税21.5万元,实际到手178.5万元。
到手多个50W+,并且在香港外的收入,还不要税。
一年省一省,就是一辆小宝马了。
高薪诱惑
很多朋友说,优才获批后,发现原来香港年薪100w也没那么难。
金融行业相关:
数据架构师年薪:90万-100万港币
程序员年薪:20万-72万港币
地产、法律、医疗、建筑、教育……
工作年限在5年的,普遍都是5万以上了,
考公的,7万多一个月,而且不卷。
总之,有香港身份在香港找工作,会比没有容易很多。
仁哥自己也是从小镇,过五关斩六将“卷”出来的。
读高中的时候,听说别人花钱、找关系,
去海南/云南高考,我会义愤填膺、气得睡不着。
现在摸爬滚打这么多年,对类似的“路径/资源”不公平,会更平常心。
一个人的成功,除了自身的努力,也要看人生的际遇。
不是谁笨、谁聪明,而是谁的运气好。
能在一个恰当的时间,进入一个好的平台/赛道,
然后,你可以顺势而为,就超过一大半的人了。
我拿香港身份,主要也是为了家里的两个熊孩子。

(两熊孩子)
我怕他们以后还要重复我们,之前读书的那种卷和苦。
高考,说白了就是一场教育资源的抢夺战,
在孩子的升学路上,很多家长就是吃了教育信息差的亏!!
现在香港身份和内地户口可以同时存在,
没有硬性要求在香港居住或是工作;
没有强制要求在港居住时长;
续签灵活,可兼顾内地工作、生活。
拥有两种身份,可以尽享两地工作生活、商机、教育、机遇等资源。
想要拿香港身份的朋友,一定要抓住这两年窗口期。
建议有意向的朋友赶紧行动,找香港仁哥,仁哥帮你申请香港身份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