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娃赴港求学的中产家庭:可悲可叹,可歌可泣

转眼又是一年毕业季。
这段时间,后台前来咨询,是否要送孩子去香港读书的家长越来越多。
殚竭心力终为子,可怜天下父母心。
作为一座高度国际化的城市,这座城市从来不缺人,更不缺人才。
你敢相信,土地面积只有1113平方千米的香港,硬生生塞下了近750万人。
光是去年,就有24万人申请赴港,其中拿到身份的,大部分都是内地人。
嘴上说着香港“脏乱差”,心里早已乐开花。
在座的各位,可能对高考已然淡化。
可我告诉你,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,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353万,比去年多了62万人。
所有数据都在降降降,唯独高考人数只增不减。
这也难怪媒体会说,今年高考或将是竞争最为残酷的一届。
在高等教育不断扩招的今天,上大学变得越来越容易;
但是,想上名校犹如登天摘月。
位于学历“金字塔”顶端的985高校,录取率不超过2%;
而在中下层支撑部分的二本,承载了中国高等教育里最广大的群体。
注明:随着高考改革,大部分地区已经取消三本。
于是出现了一个吊诡现象,
家庭条件宽裕的,干脆放弃内地高考,直接去香港参加高考,也就是我们熟知的DSE考试。
在香港考DSE,一年考生大概只有5万人。
是不是觉得压力陡然小了很多?
不过,人少不代表好考啊,只是相较于内地千万大军来说,录取率确实高一些。
拿到DSE成绩,考生可以升入香港本地及海外名校;
港籍生拿到回乡证后,还可免试入读国内名校,包括清北复交等。
至于为啥挤破头都想送孩子去香港读书,更深层次原因,是因为港府重视教育。
此重视非彼重视。
不是堆人海战术和题海战术,更不单单是愿意花钱请世界名师过来授课;
而是体现在人文关怀、人格塑造等方面,人家同样对标国际。
澳门赌王何鸿燊(shēn)的儿媳奚梦瑶,前段时间发了一个视频,分享日常送娃上学。
好生羡慕的同时,评论区却是两极分化,口诛笔伐。
眼尖的小伙伴,立马看到了“铜锣湾维多利亚幼稚园”几个字:
背后就是鲜有人知的香港维多利亚教育集团,备受刘德华、郑中基、杨幂、杨千嬅等众多明星青睐。
为什么有钱人,都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国际教育?
第一,经常接触不同肤色、语言、文化的人,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会更包容,视野也会更加开阔。
第二,外语作为第一语言,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,幼稚园的孩子,多数都已经能用英文流利对话。
就冲这两点,别说有钱人,一二线城市有能力的家长,也想搏一搏单车。
扯远了,回到我们刚刚说的“人文关怀、人格塑造”。
人家幼稚园培养重点培养什么?
看看校训,致力于为学生打造快乐的学习环境,让小朋友自发地每天都喜欢上学、愉快学习和成长。
谁家校训这样写啊?
老生常谈的德智体美劳,这些是潜移默化学会的。
至于世界级竞赛、马术、帆船、滑雪、夏令营等,自然不在话下。
所以说,做好教育规划,比鸡娃强一百倍。
既然可以在终点等别人,也就没有必要在内地卷。
话糙理不糙。
不过,纯外籍的入读门槛不低,其中第一道门槛就是入学身份。
想让孩子入读纯外籍学校,真得早点规划。
纯国际化学校基本只招收外籍或港澳台籍。
内地也有不少国际化学校,但高昂的学费让人望而却步。
以深圳为例,起步10万+,上不封顶:
相比于内地的国际学校,香港国际学校的学费就比较吃香了。
有几所性价比超高的,学费甚至不过10W!
香港这座城市,有点意思,吃饭坐车花销干啥都贵,唯独教育极具性价比。
这波红利抓住了,真的是让孩子上一个台阶。
毕竟,香港高校在西方教育体系里,认可度还是蛮高的。
未来有出国深造的朋友,可以考虑一下借道香港。
这座城市,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!
如果你对香港身份感兴趣,找仁哥申请一个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