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傻!香港人那么有钱,却偏爱干这事

香港人是真有钱,
和大陆有钱的感觉不一样,大陆有钱很多是靠房产增值,有几套房就是几千万,
而香港的钱是资本积累和自由流通,它想去哪就去哪。
就像网友说的,
香港街头发现,随便抓个人他大概率都有上1000万,这些土豪都太低调了。
问题是,这些人有钱也算了,还特别热衷买保险,
交保险,在香港人眼里就跟吃饭喝水一样。
那内地人呢,这些年咋也扎堆去香港买保险呢?
有人说,因为买香港保险有面子!
在内地买个保险,没人会随便说出来的,
说出来,怕被人质疑。
如果说自己买了份香港保险……
别人会说:哪里买的?我也想买。
同样是保险,同样人家也不知道这份保险到底是个啥,
差距咋就这么大呢?
在香港,保险不只是应对高昂医疗费的有效手段,更是有远见家庭的投资手段。
毕竟这几年,咱国内的金融投资市场实在是太不争气了,
与其在国内“哐哐”撞大墙,还不如自寻出路,
尝试价值度,以及投资性都不错的香港保险。
2024年上半年,内地访客赴港投保保费共379亿港币。
这些有钱人选择香港保险,无非就这4点:
1、分红收益高,中长期回报达6%~7%
的确,相比大陆现在预定利率3%,都且买且珍惜的情况,
这个6%-7%简直太香了。
但99%的人都没有意识到,这两个百分比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
预定利率3%(实际IRR不到3%)是固收,确定有,
就像你的岗位工资,旱涝保收。
香港的是分红后,6%-7%,是浮动,并不确定。
有点像你的绩效工资,干得好才有。
那么问题来了,香港保险真的能长期保持6-7%吗?
仁哥曾经看到过有网友分享的一张1996年的保诚保单,27年分红后复利6.92%。
而保C官网最近也公布,一些老保单的20周年IRR平均值,储蓄类产品大部分都在6%左右。
在成熟的投资市场,在专业的操作下,长期年化目标6%-7%还是一个合理的数值。
以最近的爆款万通富饶千秋的终身年金为例。
女性,一年交5万美元,交5年,计划60岁退休。
随着分红收益累积,60岁保单预期现金价值达到927,018美元,
预期内部回报率IRR5.85%。
75岁时,年金总收入964,472美元,已超过转年金时的保单现金价值;
领至终身,累计已领385.8万美元,是总保费的1543%。
越长寿领取就越多!
为啥香港险,收益这么高?
投资全球
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,香港保险公司在本地就可以组建专业的,
有丰富全球投资经验的资产管理人团队,在香港就可以进行全球投资。
香港保险25%-100%,投资于国家债券及企业债券,及其他固定收入工具,
0%-75%投资于上市股票、股票互惠基金等,
都主要投资于美国、亚太区及欧洲市场。
看看现在内外投资市场的巨大反差,谁不想吃点全球投资红利?
可惜QDII(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)有体量限制,
普通投资者不一定够得上,
香港保险是目前市场上,离普通投资者最近,门槛最低的金融工具。
香港保险到底适合谁?
01\想分散投资的人
02\想获得长线、保本、稳健收益的人
香港储蓄保险最重要的优点之一是稳定。
投资期长达数百年,穿越多个经济周期,保持适中的长期收益率。
03\提前规划未来的人
需要为未来提前做准备的:
包括孩子教育金、大人养老金、家庭安全资产、后代资产传承等。

04\想避债、避税、资产安全隔离的人
对于有危机意识、想提前避免可能的遗产税、房产税、甚至离婚后财产纠葛的朋友们,
注意啦!
香港因为法律体系不同、信息保密性较好、跨地区诉讼难度大等原因,
对于保单的执行有一些天然的障碍。
据波士顿咨询发布的《全球财富管理报告》,全球有8.2万亿美元的离岸财富,香港以1.1万亿美元排名第2。
而内地富豪大约5.3万亿美元资产,超过一半存放在香港。

图源:波士顿咨询公司2023年全球财富报告
不同的香港险收益、回本、功能性都有差异。
同样的本金,不同产品可能差个上百万,欢迎找仁哥聊聊。